小月阿姨H(1-5卷510未删节)_分卷阅读36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8 (第3/8页)

谈判。二十八岁的年轻皇帝奕(曼宁的儿子)仍严厉地拒绝外国使节进入北京,而英法坚持非进入北京不可。桂良被挤在夹缝中大为狼狈,于是他企图用国内的官场诈术来解决,在给奕囗的报告上说:“(现在跟他们签订的条约)并不作为什么真凭实据,不过借这几张纸,暂时打发他们把军舰从港口撤退。将来如果不愿履行,只要说我办理不善,严加治罪。所谓条约,就成为废纸。”

    桂良是签字了,这项在签字时清政府就预备背信的包括下列重要事件:一英法两国派遣使节驻扎北京,中国派遣使节驻扎伦敦、巴黎。

    二开辟牛庄营口(辽宁营口)、烟台(山东烟台)、台湾(台湾台南)、淡水(台湾台北)、汕头(广东汕头)、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

    三中国赔偿英法军费银币六百万两(英四百万两,法二百万两)四英法商船可自由航行中国内河。

    五中国重申不得再称呼西洋人为夷狄。

    六双方政府批准后,明年(一八五九)在北京换约。

    皇帝奕囗对真正丧权辱国如内河航行的条款,毫不在意,独对外国使节进驻北京这件事,认为是一种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所以等到英法联军舰队一走,他就下令迅速重建大沽炮台,指派七年后死于捻军的亲王僧格林沁率领他的精锐兵团,沿海布防。

    第二年(一八五九)换约时间已到,英法两国公使乘军舰抵达大沽。清政府通知他们,大沽已经设防,不能通行,请改在大沽北面十五公里的北塘登陆。两国公使眼中根本瞧不起清政府的所谓设防,不肯接受劝告,径行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