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 (第2/4页)
堂上提出了不合适的意见,“怒斥”了他。 一个皇帝,被臣子当众指着鼻子骂,何其憋屈。 骂完了太后还领着他亲自上门给人道歉。 我外公因为这事和于春闹掰了,发文骂他“狎侮纲常”,问候他“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在这几个顾命大臣之中,我外公实在是一股清流。他虽没能完全保薛殊不受委屈,但好歹护住了他的皇位,没让他被哪个叔叔谋杀篡权。 但外公年事已高,在薛殊十二岁上也过世了。他一归西,我舅舅们迅速地被挤出了权力中心,薛殊的日子愈发不好过。 我看到我外公领了盒饭,而薛殊还在当受气包,就合上书本,没有再往下看。 这次圆儿给我讲的故事,刚好发生在这段时间之后。 她说的内容太玄乎,也太简略,听得我心里一堆疑点,到了后来,我索性拿来史书,叫她边看边给我讲解。 这个方法很好。我用了一个下午,终于结合着书中内容,推理出了一条薛殊逆袭之路。 话说文帝是个极其厌战,爱民如子的仁君。他讨好得寸进尺的北延,忍耐盘踞封地的诸侯,更不考虑开疆拓土,怕打仗劳民伤财,只想闷头发展经济。在这种努力之下,天下繁荣,国库殷实,这固然给薛殊日后的征战打好了经济基础,但也给他埋下了诸多隐患。 薛殊十二岁时,面临的是这样的政局:权臣把持朝政,指鹿为马;皇亲国戚里至少三派人对皇位虎视眈眈;皇帝无权,各地诸侯嚣张势大,随时准备造反搞独立;北延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真是一个内忧外患,凄风苦雨啊。 薛殊十三岁生辰的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