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浑河血战开始_第六章:黑云压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黑云压城 (第2/4页)

当即拍着胸脯说此事包在我身上。

    随后,严亦飞便带着手下的兵士牵着马跟着那随从去了城中的武库,那武库中的管库大使一见是实权派领导张铨身边的人,立马上前躬身行礼,那颜色谄媚至极,让严亦飞禁不住的感叹,果然是宰相门前七品官啊。严亦飞又悄悄塞给那大使五两银子,那管库之人对他们一行人是更加亲切,听严亦飞等人说明来意后,连道:给浑河血战的好汉们优先挑选的衣甲兵器是天经地义之事。”随后便带他们进入武库,让他们自行挑选。

    严亦飞本意是想统一简化武器装备,但考虑此时大战在即,突然让各人更换兵器怕是会影响战斗力,便先让各人按照之前的习惯挑选了各自趁手的冷兵器。

    行至火器库时,着实让严亦飞费了一番脑筋。那火器库中大多是辽东边军常用的三眼铳,不过严亦飞知道,这种武器身管较短,只有一尺多点,也因此有效射程只有不足二十步,又毫无精度可言且破甲无力,打打盗匪或者穷的没钱披甲的蒙古人还行,但是对于重甲的后金兵来说就和烧火棍差不多了,因此只剩下鸟铳一个选择。

    其实明军中装备的鸟铳在实战中也存在射不穿后金兵盔甲的情况,满文老档中曾写过一名巴牙喇兵的镶铁棉甲上抖落下过二斤铅子。但那大多是因为明末军器系统管理混乱,各级官匠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因此造出的鸟铳铳管大多质量不过关。军士们在射击时为防止炸膛伤到自己只能将装入火药减至规定药量的五六分,导致射出的弹丸绵软无力,且明军大多训练不精,临阵慌乱,往往距离很远便射击,因此导致实战效果不好。其实当时明军中一门质量过关的鸟铳是可以在三十步内打死或重创披着双重战甲的后金兵的。好在此行严亦飞带了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