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笔三国_第361章 万安溪高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万安溪高人 (第3/4页)

在草屋中闲聊,并取出极具特色的柏子茶和松花菜来款待。

    期间隐士说道:“通往秃龙洞的小路上多有毒蛇和毒蝎出没,又有柳花飘入溪泉之内,因此水不可饮。必须要掘地取水,才可饮用。”

    诸葛亮点点头,想起山神说的“薤叶芸香”,于是又开口向隐士求取。

    隐士摆摆手:“不过是些野草罢了,尽管随意取用。只要口中含有此草叶,自然不受瘴气之毒。”

    诸葛亮连连感谢,又问隐士姓名,对方笑着回道:“我乃是孟获之兄孟节是也。”

    诸葛亮愕然,隐士见他表情惊异,于是开口解释道:“丞相休疑,且容我说来:某父母共生三子,长子便是老夫,次子孟获,最小者孟优。我三人从小父母双亡,二弟生来好勇斗狠,不服王化,某屡次劝他都不肯听,无奈之下只能更名改姓,隐居于此。今二弟造反,劳动丞相深入此不毛之地,吾深感羞愧,还请丞相恕罪。”

    诸葛亮听完叹了一声,道:“如今我才算信了盗跖、下惠之事,想不到今也有之。”

    他口中的盗跖和下惠,指的是一对亲兄弟。

    前者名柳下跖,乃是横行天下的大匪,“盗亦有道”就是他的名句,因此也被称为盗贼的祖师爷。

    而下惠指的是鼎鼎大名的柳下惠,是个品德出众的君子。

    所以诸葛亮才会有感而发,用盗跖和柳下惠来比喻孟获兄弟。

    诸葛亮感叹完后,又对孟节说道:“吾欲申奏天子,封汝为王,汝可愿意?”

    孟节果断摇头:“我正是为了躲避功名才隐居于此,又岂会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