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中亚劲旅远迈汉唐 (第3/7页)
炮”。对于其设计,一说源于中世纪阿拉伯人的“骆驼弩”。 另一说,此炮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在西元1509年的“第乌海战”中,注意到葡萄牙卡拉维尔船的舰用回旋炮的优点之后,继而模仿出了“骆驼回旋炮”应用于陆战上。显然,这第二种说法应该更为可信才对。 因为“骆驼回旋炮”最早就是出现在埃及。不过,在“奥斯曼帝国”吞并了埃及之后,“骆驼回旋炮”才迅速在帝国的军队中普及,并在帝国和波斯的战争中传授给了波斯人,再经由波斯人传遍了整个中亚和南亚。 尽管“骆驼回旋炮”在欧洲毫无建树,但在中亚和南亚战场上却大显神威,因为这种兼顾了“机动性”和“火力猛”的武器非常适应中亚和南亚的糟糕路况,并在著名的决定印度命运之战中,还曾大显身手过呢! 西元18世纪中后期,由“帖木儿”后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开始崩溃,各地王公贵族形成军阀武装割据且彼此攻伐,而“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就是于西元1761年1月14日发生在印度帕尼帕特的一场战役。 当时,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国王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所率领的阿富汗军对阵由“马拉地联盟”(“马拉地帝国”)大将萨达希夫拉奥所率领的马拉地军,在德里以北的帕尼帕特展开会战,最终阿富汗军获得胜利。 此战被认为是西元18世纪南亚史上最具决定性的事件之一。因为经由此战,印度地区原先的平衡被全面打破,而印度地区原本实力最强的地方割据政权“马拉地”受到重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