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第3/3页)
集大部分残留船体,未发现人体组织。 通过对船体遗骸的受损程度鉴定,计算此次爆炸tnt当量约为1.3kg,若爆炸时受害者处于爆炸中心,受高温及高压的冲击波影响,身体组织将出现气化和液化,小部分残余则呈碎片状飞散,落入海中后打捞难度极大,需继续扩大范围及深度,进一步搜寻。 …… 那篇字数以万计的打捞报告,其中的一些段落,顾昀迟闭着眼睛都能复述出来。 温然的确是在爆炸中消失的,甚至当时还有三个alpha在百米外监督着他的死亡。而直升机和搜救艇由于距离过远,天又暗得快,因此在最后的时分,其实所有人都没能完全看清。 在军校训练学习过,顾昀迟清楚知道人体在爆炸后的样子——大部分身体会消失,小部分变成碎片,被海水冲走,也许还会被鱼吃掉,一切都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他仍未叫停打捞行动,尽管日复一日地一无所获。 没有人想过,也没有人会荒谬到提出这种假设:如果温然在爆炸之前就离开了快艇。 如果从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如果‘爆炸时温然在船上’只是被先入为主而认定的错误概念。 挂掉电话后有大约三十秒的时间,假使温然在那期间跳进海里,下沉,顺着海下的水流往外游,爆炸的冲击力也许还会推他一把,使他更快地远离事发位置。 搜救艇开到爆炸处花了十几分钟,足够一个人顺着海水漂出至少两百米,更不要说如果是用游的。加上天黑,下大雨,并且温然当时穿着黑色衣服。 而搜救艇原本的目的是截停救人并非打捞,船上的设备都是基础型,在爆炸后无法进行高效彻底的打捞,只能等待调动更专业的船只和设备,这个过程又耗费了一些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