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上海滩_第六百二十七章,非洲战局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七章,非洲战局22, (第2/10页)

目标。

    嗡嗡嗡!火箭炮集火刚结束没多久,盟军轰炸机群便飞临马特鲁要塞上空。“快,立即给总司令部发电报!盟军正在向我军发起大规模夜袭进攻,请求出动空军火力支援。”“炮兵部队做好战斗准备!”

    位于听得远处天空传来了马达轰鸣声,德意联军前线指挥官便坚信盟军今晚绝不是纯粹的放一把火,而是要正儿八经的展开反攻战。于是,一封封加急电报便陆续发了出去。然而,江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在发动夜袭战的同时,距离利比亚托布鲁克港口5公里的海域上,12名华夏特种兵蛙人正两两一组驾驶着MKI载人鱼雷在海水里悄然潜行。

    他们此番目的地就是托布鲁克港口,作战目标自然是炸毁停泊在港口里的意大利海军舰艇。早在1918年3月,意大利海军工程师拉拉斐尔·罗塞蒂便利用法国施耐德公司制造的A115/450型鱼雷作为基础,研制了“水蛭”载人鱼雷。这种鱼雷长8m,直径0.6m,利用压缩空气为动力,驱动鱼雷尾部的四叶螺旋桨推进,可以2节的时速在水下航行10海里。“水蛭”载人鱼雷的前端有一个专门的炸药舱,里面可以容纳2枚175kg定时炸弹。

    鱼雷在水下潜行至敌方战舰底部之后,两名蛙人互相配合取出炸药,将其安装在敌方战舰底部,定时之后便乘载人鱼雷悄悄逃离。但可笑的是,这种载人鱼雷并没有安装方向舵,也没有设计专用的座椅,两名乘员只能跨坐在鱼雷上,通过在鱼雷两侧伸开手脚作为增加侧翼阻力的方式进行“差速转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陋无比的载人鱼雷,却在一战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并开创了先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