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第5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4节 (第3/6页)

大部分都用于了对外贸易,极大减少了中原之铜的流出。

    比如吴英出海,带走的肯定也不是本国的铜钱货币,而是就地取材,从倭国走的时候以金银装船。

    同时朝廷在各州,尤其是胡商来往最多的两京东西市(长安)、南北市(洛阳),都设置官方银坊。

    令民间商人也便于兑换金银进行贸易。

    其实能从官方用铜钱兑换金银,商人们也乐于如此:一来铜币占地太大,每回出门拉那么多铜钱占了多少货物的空间啊,极为浪费。

    一来也是,许多西域国家根本不认铜钱啊!收藏一个两个的没问题,但大宗交易,人家就认本国也能流通的金银。

    故而这些年来,姜握也算是拆东墙补西墙,拆倭国的墙,补本朝外贸铜钱外流的口子。

    **

    她看向手里的第一版纸币。

    因纸币的成本问题,第一版纸币最小的数额也定成了五十文。那么大多数百姓,日用的还是铜币——一下子要花出去五十文,在百姓眼里就不是随手的支出了。而五十文以下的钱币,也比较便于携带。

    纸币也只是加速钱币流通,便于生产物资交流的一种方式而已。

    毕竟之前曾有州县官员上过奏疏:因本地铜钱多被南来北往的商户通过买卖带走,本地铜钱吃紧,有的州县不得不禁止钱币外流,但如此一来,此地便商贾绝足不来,又很影响本地百姓的生活。[2]

    随着生产水平的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快,金属货币的短缺会越发明显。

    纸币在人类漫长的货币史上产生,亦是有其必然性的。

    姜握将手里的几枚铜钱掷于纸币之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