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7 (第2/4页)
相当大的进展,甚至很快有了八百万两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听起来相当不可思议,那可是八百万两,整个大明身家超过八百万两的又有几个?然而考虑到这是天底下人一起花用八百万两又觉得理所当然了,人均算起来也就不多了。 特别是那些经商的,这些人甚至不需要祯娘定下来的手段,一开始就自发自觉地使用纸钞了——这是必然的,商人用钱极讲究稳定、通用和方便。稳定和方便自然不必说,而兴业钱庄和祯娘的产业遍及天下使得通用这块短板也补齐了。 原先这些人也是银票的使用者,银票防伪做的不如兴业钱庄的纸钞,连方便和通用也比不过。该如何选,也就不推测了。可不要小看这些商人,一个两个或许不多,若是成了风潮,哪怕都是小商人那也相当可观了。 八百万两确实不太够用,祯娘又不是拿不出更多的准备金来!好在同德元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又是第一年,就算差一些也差的有限。只是这样的话,下一年的准备金数额就要好好商量了。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祯娘这里直接就报了新一年一千万两的准备金,也就是纸钞要印出两千万两来。而其中归祯娘出的部分虽然有些压力,但是也不是做不到。毕竟她的产业在那里,去岁八百万两银子的纸钞,等于是多支配四百万两,也确实赚了一些。 不过就算承担的起,朝廷哪里会答应这样大的步子!即使他们能收印钞税,也不敢啊——最后这些纸钞还是要落到老百姓身上的。若是兴业钱庄有一个不稳当,到时候说是不关朝廷的事,那又怎么可能? 朝廷与百姓可是唇齿相依,百姓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