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城小摊儿美食日常 第7节 (第1/7页)
所谓的骡市,其实是这朝代兴起的一种交易市场。专门廉价售卖官家的作坊制了,却因为瑕疵、时令等原因不合用,或是用不掉的物什,以节省用度,避免浪费。甚至是一些用过淘汰下来的物件,也会拉至这里售卖。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类似一个国营的、出口转内销的批发市场。 市里摆铺子的都是官家作坊里的差役,所以卖得的银钱,一部分充回各作坊,另一部分,便直接流回国库。 又因着货物一律按宗出售,不对百姓开放,只售给有资格的商家大户,买时须得用车来拉,便称为骡市。 官家、私卖、廉价、只售给大商贾,这一干词添油加醋地传到百姓耳朵里,可不就听着与黑市无异了么。 江满梨本也是来不得骡市的草根小民,只不过因着阿念一直负责采买郭东楼的后厨用具而知晓了些许,昨日去问了,恰知今日郭东楼派阿念采买一批筷箸,这才得幸跟着来。 阿念采买得熟络,不到一刻钟时间,与往日买惯了的一家铺子买好二百双镶金丝上佳木筷,又带着江满梨转了两三家卖碗碟的。 江满梨兴致勃勃,挑得花了眼。 骡市虽廉价,却不是对比老百姓日常用度的廉价,而是原本一两银子一个的碗、此处一两银子能买四个的那种廉价。 因此江满梨也买不起那些最是漂亮雅致的,只能在心里比照着那褪了色的朴实竹桌凳来搭配,尽量挑那徒有虚表,好看不贵的样子货。 这家买些质朴青花小盏,那家买些碧色开片上釉小碟,再来一摞略微瑕疵的琉璃碗,一摞成套的小调羹,最后又买了些精致且合算的竹筷,把身上带的四两银子几乎花了个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