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_第63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5章 (第2/3页)

喝西北风吧?

    “司马昭加征赋税,官九民一。”庞青道。

    明帝后期,中原田赋到了官八民二,这么沉重的赋税下,也不知道百姓是怎么活下来的。

    “司马昭就不怕官逼民反吗?”杨峥摇摇头,这一次司马昭下了血本,若是不能灭了蜀国,或者灭了自己,境内一定会动荡。

    其实从曹cao开创屯田制以来,就不断有人逃亡。

    揭竿而起不太可能,中原的军事力量一直很强大,百姓早已经被杀怕了。

    赋税太重,对民间的打击是全方位的。

    汉武帝为北击匈奴,大力搜刮民间,新降生的孩子长到三岁要给国家缴纳税,称之为“出口钱”,年满十五岁缴纳算赋,也就是人头税,每人每年都要向国家缴纳,并且必须用货币,中间又会被粮价压榨一次……

    汉书中对此有明确记载:武帝征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事实上,魏末的中原比汉武帝时代更为凄惨。

    汉武帝一视同仁,不管豪强还是庶民,一样缴税。

    甚至豪强富户会付出更多,告缗令割的是有钱人的韭菜。

    民间至少还有条活路。

    而司马昭的重赋,则完全摊派到无权无势的百姓头上。

    士族豪强有各种方式逃避重税,不交赋,甚至少交。

    一来,官府弄不清他们隐藏了多少户,圈了多少田。

    二来,官府本身就是士族豪强自己,他们会玩命的缴自己的赋?

    司马昭敢这么玩,杨峥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士族豪强站在司马昭这一边,底层松散而无组织的百姓,便兴不起什么风浪。

    对比中原,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