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1章 (第2/3页)
梗,若不是夏侯霸收留,杨峥可能真的要上山当土匪了。 见了夏侯霸,心愿已了。 成都风水宜人,看他的样子应该还能多活几年。 家事处理完毕,就是国事。 陪同蜀国入凉的除了宗室、大族,还有杜预推荐的人才。 历史上,司马家灭蜀之后,曾大规模迁徙蜀中士人至司隶。 还实行了“劝募”之策,意思是让他们来中原当官。 但中原早就被关东士族挤满了,除了极个别才华出众的,绝大多数都下场凄凉。 蜀汉大臣名勋五百余家,沦为厮剧。 厮剧即为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奴仆杂役。 在杨峥眼中,蜀中更多的是士人,而非士族,大多是寒门,或者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没有形成关东那种大门阀,所以正是凉州急需的人才。 尤其以李密、陈寿、寿良为首,师从谯周,在学术上颇有建树,历史上李密的一封陈情表流传千古。 凉州不缺武勇,但极度缺乏文治。 青营中培养的孩子,受凉州风气影响,大多喜欢武事,最拔尖的人才入宣义司,很多人宁愿从军或者入镇抚司,也不愿当县丞、主簿、县尉,在他们眼中这条路比战场更为复杂一些,还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靠政绩和年限熬上去。 而从军简单多了,一场大胜,军功累积下来,混不上都尉、校尉,也能拿到云骑郎、飞骑郎的勋位。 回到家乡,立即光宗耀祖。 蜀国的这批官员对凉州是极大的补充。 李密、陈寿、常忌被提为秘书郎,留在身边参赞军政。 常勖、杜轸、寿良、王化、李宓等三十七人,被提为郡丞或县令。 这个起点已经非常高了,杨峥诚意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