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不是约会 (第2/4页)
铭身后,专注的盯着前方——不知道是在看画,还是在看吴老师。 当看到一处村落的照片时,吴培铭忍不住“啊”了一声,凑上前弯着腰仔仔细细的看起了照片下的小字说明。 “吴老师,这照片有什么特殊的吗?”于嘉上问。 看完说明的吴培铭直起身来,有些不胜唏嘘的样子:“这个村子,我当年……野外科考,在那儿住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村子里根本没什么年轻人。只有一些干不动农活的老人,和一群群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这些孩子……”吴培铭摇了摇头,说不下去了。 那是个颇有些年头的古村落,靠近边境,时不时会有偷渡的、贩毒的在那儿落脚。村子里但凡能使得出力气,想要好好生活的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剩下的老弱病残,就在毫无希望的留守中,混过一天又一天。 他从那个村子回来以后,立马就通过某十字会,定期向当地捐款。尽管可能没什么用,但吴培铭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儿什么。 而这张照片,拍的正是这个村子,时间是一个月前。 要不是那棵形状太独特的榕树,吴培铭差点都没认出来——照片上,是崭新的高脚屋,拥挤的人群,顶着蓝布包头贩卖银饰的大妈,看上去,活脱脱一个人造古镇。 照片下的说明写着,5年前,村里开始有组织的建立工艺品作坊,再通过网络贩卖出去,接着,开发了民俗景区,招待各地游客,等等。 看着吴培铭感慨的表情,于嘉上突然发问:“吴老师,您作为研究民俗文化的学者,会不会觉得,这种开发方式,让这些村子失去了本身的韵味和传统,变成了千篇一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