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钢铁大亨_1096、炮战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96、炮战四 (第2/4页)

渣,极大地节省而来时间。但是,弊端就是价格昂贵,最便宜的丝绸也不是纸能比的。

    之所以采用定装发射药包,出了简化发射步骤,节约时间外,就是为了减轻重量,如果把弹头和发射药装在一起,重量太大,会极大地消耗炮手的体力。如果分开,重量一下子就下来一半了。装填也会更加省力。

    这个时代的普遍经验看,红衣大炮射速在三分钟每发。因为他们的时间不仅仅浪费在了上述这些繁琐的步骤上了。最费时间的就是火炮复位。

    红衣大炮这种重达一点五吨的重炮。没开一炮,巨大的后坐力,会推动炮架向后长距离的移动。如果想发射第二炮,必须把沉重的火炮复位。

    如果土地松软,在后座中造成地面不平,塌陷导致火炮侧倾。炮兵还要用铲子重新整理发射阵位。让火炮重新平衡。否则火炮是歪的,就不知道炮弹打倒哪里去了。

    杨凡设计的偏向车,本来就是装有轴承和钢制地盘的四轮重型马车。车内设计了类似于欧洲风帆战列舰的火炮复位用的系统。通过滑轨、绳索、滑轮组来让沉重的火炮缓慢后座和复位。并且利用这套系统调整炮口的上下左右,以利于瞄准。

    这些偏厢车装载的五百公斤铜发熕炮,可以实现两分钟内发射三发的射速。这个射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惊世骇俗的。

    四百米的距离,穿着铠甲、带着武器跑过来大概需要三四分钟,足够有三炮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