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13章 (第3/3页)
以看出破绽。” 孟院长说到:“我们看那幅山水画的时候,也是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我不太了解王鸿绪。听了你的解释,有这么一处破绽,这幅画恐怕是真的有问题了。” “那幅——抖空竹怎么样?”胡洪涛问道。 沈瑜看向孟凡,说道:“蒋兆和先生是近代有名的大画家,孟会长是美术学会的会长,更有发言权。” 孟凡摆了摆手,说道:“我个人研究的是大写意花鸟画。对于人物画不太懂,这是我的弱项。 我只是看过一些画论。很多研究近代画家的文章指出,蒋兆和先生晚年的作品,不如中年时期。这幅抖空竹没有明确的年代,从笔墨来看,很像是后期的作品,但是表现形式又像是中期风格,我能看出的就这么多。” 其他几人又都看向沈瑜,想听听他怎么说。 沈瑜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给几人续上茶水,赞叹道:“孟会长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我非常赞同。对于前辈的艺术水平,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咱们以一幅画为例。今天的课本上,经常选用的杜甫的画像,那就是蒋兆和先生的作品。 据说他创造这幅画的时候,没有依据。苦思冥想之后,联想到自己半生穷苦,和杜甫有些相似的地方,就根据自己的特点,描绘的杜甫画像。” “对,对……” “好像是有这个说法。” 这番话引起几个人的笑意。 沈瑜也笑了,不过,他是想起后世网络上经常流传的,被学生魔改的杜甫画像。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这幅诗圣的画像,据说有三个版本,但是,公认艺术水平最高的,是1959年的版本。同样也是传播最广泛的一个版本。由此可见,那个时期,应该是蒋兆和先生创作的巅峰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