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 横生变故4 (第1/7页)
随着金军从定远撒军,宋金两国边境的局势又渐渐平静了下来。[? < 大宋的朝庭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气像。 张栻、张枃兄弟也上书朝庭,请辞回家丁忧, 赵眘再三挽留,最终决定,由张枃丁忧, 张栻被夺情起用,继续任职。而张枃担任的知临安府一职,则推荐由朱熹担任。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祖籍徽州婺源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不如此,非人也。”父亲去世之后,朱熹师从其父好刘子参、刘子勉、胡宪等人,绍兴三十年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现在己是天下闻名的理学大儒。 赵眘刚受禅时,曾诏见朱熹,后受朱嘉开学博士侍次,知南康军等职。正好现在浙东大灾,朱熹被正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处理赈灾事宜,结果朱熹于任上创立了“社仓法”, 恤民省赋,节用轻役, 有惠于民,颇有政绩。 临安现在是大宋国都天子脚下,因此临安知府的位置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只有当年的包拯出知开封府能做到人人敬服到,而朱熹是否能胜任,对此赵眘也有些犹豫不决,逐向虞允文询问。 虞允文对于学术一惯主张不偏又倚,一视同仁。认为朱熹为人虽然有些迂腐,但也不失为君子。只是有时候过于坚持原则,而显得缺乏变通。不过国都自古以来都是最难管理的,是需要一个较能坚持原则的人来管治,因此他到是同意朱熹出任临安知府一职。 而这时南方终于传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