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1章 (第1/4页)
相传是汉人戴德所著的《大戴礼记》最早记录:“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1)” 《大戴礼记·保傅》引用古书《青史氏之记》曰:“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蕴琴而称不习,所求滋味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 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也以周文王姬昌之母太任举例:“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yin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也。” 除此之外还有西汉贾谊的《新书·胎教杂记》,这里举例的变成了周成王的母亲太姜,也是老说法,就不赘言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胎教书都是男人写得,而且不是男性大夫或者妇产医生,而是儒生。 周朝一向是儒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周太王的夫人太姜 、周王季的夫人太任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一起被称为“周朝三太”,她们是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也被认为是胎教的开创者。但是说起来非常神奇,现存的考古周朝中完全没见到相关典籍,最早是在汉代典籍和文物中见到(2)。 比如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胎产书》,是一本怀胎方面的医书,对怀胎后的每月变化、养胎安胎措施有相关描述。甚至还有求子生男秘方和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