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7章 (第2/3页)
僧人到底是真正有慈悲心的僧人,依然不肯放弃:“可是……” 方丈同样没有放弃的意思:“寺庙不便,就让香客出资建育婴堂,还让比丘尼去收养吧。这种风气不会因为天幕的小说立刻消失,只能尽可能救下一些不该死的无辜女婴。” “是。”僧人开心地答应了,并且积极地准备起来。 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只要能教授女婴一些生存技能,半大的孩子就可以养活自己,以后立足于世间,没准比一直被家庭拖累打压的女孩过得还好点。 . 苏轼在黄州,与友人王天麟一起聚会聊天。 听到这里,王天麟突然说道:“黄州本地也有这样的恶习。一般人因为家庭原因,只愿意养两男一女,只要再多生就会溺死。” 苏轼有些惊讶:“法律不是明令禁止溺婴吗?” 看到对方的沉默,苏轼懂了,他问道,“溺死小的还是?” 王天麟苦笑:“说是养不起会溺死后面的,实际上只会溺死女婴。家里再穷,生了男婴也还是会养起来。” 苏轼看着面前的小食,有些食之无味了。 他沉默许久,放下筷子:“我要向本地富商筹集资金,建立育儿会。分人管钱,有人管帐,好好把女婴养大成人,再传授技术,以后让她们可以自立。” 话虽如此,苏轼依然心情沉重。 因为大宋并非没有育婴堂。 育婴堂、养济院、保育堂等等慈善机构应有尽有,还有义仓、义田,都是用来救济他人的。 慈善机构收养孤幼弃婴,赡养孤老、残疾人、养济贫困寡妇、贞烈妇女,义仓义田是向贫苦病人施医施药,给贫困人家捐助粮食米布。这些机构有的是富户捐助,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