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回 (第3/3页)
家脚下官为大,独木秀于林,其虽救民与水火,可这些年来动多了官家油水,越发岌岌可危,看着如今态势,许是要走到头了…… 程沅鹤脚步顿了顿,脑中一道细光闪过。 若真是万商行会的总武司一路跟行,那他护的是谁,便再清楚不过了。 本章注: “市肆谓之团行者,盖因官府回买而立此名。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如酒行、食饭行而借此名;有名为团者,如城西花团、泥路青菜团、后市街柑子团……” ——《梦粱录》 行会的产生是官府与商人博弈的筹码,也是坐贾同行之间减少竞争,共同互利的推动者。宋代行会组织保护着当时整个商业的秩序,促进了工商业的优质发展。 从本质而言,行首仍是商人,不是官吏,手中没有公权力,但由于经常游走于商人与官府之间,行首一定程度上拥有“胥吏”性质,形同行业“地头蛇”,影响力有时比政府官员还要大,宋人叶氏所着《水心先生文集》指出:“其权柄足以动摇守相者,今之所谓堵录、行首、主事之类事也”。 秦儋的万商行会也如此类,其目的是在战乱北境中建立起一条利于恢复当地商事活动的道路,其本质类似于现代民间商会,也属民间组织。 润官刮民脂膏,西北的惨状除了战争,地方官员的不作为甚至是浑水摸鱼都是其重要成因。万商作为行会之首,规整商事走贩,势必触及多方利益,其中以当地茶马司官员为首,其次是拥簇在一起、甚至是官商勾结的小行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