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荣辱与共 (第2/3页)
里面的微言大义的,他两世加起来快三十了每日还刻苦钻研了五年才读通读透! 不过这已经让宋濂惊为天人了,本来他想着给朱标启蒙就走,但是教着教着就停不下来了。 这些书他是三十多岁才看透的,这孩子用五年就比过了他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 最难能可贵的是不但天资聪慧而且才几岁居然就有成人一般的毅力,从不想着偷jianian耍滑,每日读书极为刻苦,就算不是吴国公的长子也有着成为一代文宗的潜质。 这些是宋濂跟朋友说的。 小朱觉得也不排除自家老朱百战百胜,尤其是在鄱阳湖水战之后,有了定鼎天下的威势,老宋同志应该是舍不得帝子师甚至未来帝师的名头。 毕竟朱标占嫡占长而且天资过人,而且在应天府内声名远播。宋濂虽然没有跟小朱说过什么,但是也在默默的为他造势,以他大儒的名望为他背书,并把他的一些文章送给其他名士点评。 不为别的,就师徒名分已定,俩人利益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日后小朱长大后还是这么优秀,并能克继大统那么他宋濂就可以以帝师之名文坛称宗,成为士林领袖,并青史留名! 当然小朱也不亏,有当世名儒为他宣传名声养望,哪怕现在没有用处,但等他组建东宫的时候就可以借此名望用储君的名义广纳贤才,组建一套完整的班底。 小朱身边现在有十几个仆从跟着,如果出元帅府那更是一队近百人的元帅府亲军护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