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4 (第3/4页)
听话。如果有机会……替我带句话。” 陶清风接受了徐瑰元的托付之后,一直在找合适的机会。 等老郭讲完五十年代演艺历史,下一课讲起七十年代演艺史时,下面学生都昏昏欲睡,没意识到他中间跳过了十年。陶清风却有心注意到了,意识到这或许是可以带那句话的时机。课后他单独留下来,小心翼翼装作请教: “郭老师,我看过六十年代一些经典电影,比如……这段演艺界的历史,应该也很丰富吧。” 老郭耳有点背,所以陶清风几乎是喊着嗓子说的,还好其他学生基本都走掉了。 老郭诧异地望着陶清风,推了推眼镜:“你是……” 他还是没记住陶清风,但由于几乎从来不会有学生课下问问他题,他还是吃力地试图去辨认陶清风。这门课之所以存在,也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来教,熟知那些年代的老演员们基本上都已经退隐。而如果没有切身经历,来讲华国演艺历史又不太够资格。尽管老郭课堂很催眠,华影大学也一直找不到接任老师。 陶清风自我介绍后,又坚持说很感兴趣,希望郭老师能讲讲六十年代的电影电视,前期的确出过不少精品,但66年后就只剩八部样板戏。陶清风也不说破,他问的基本上都是66年前的作品。 老郭难得遇到这样一个好学的“知音”,絮絮叨叨讲了起来,前半段还是那种催眠昏昏欲睡的音调,幸好陶清风从小听惯了四书五经念书那单调的声音,竟然能始终保持清醒状态。但是后半段忽然不一样了,带上很多个人感情色彩。老郭的声音不但不催眠,反而内容有些让人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