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9节 (第1/7页)
“什么问题?”德布罗意问。 “最直接的就是怎么进行实验验证?”朗之万说,“即便我答应通过,还有另外四位答辩导师,他们不见得认可。甚至他们会奇怪为什么你要研究这个在法国没多少人接触的领域。” 德布罗意说:“我是看了一些文献后的突发奇想。” 朗之万说:“你的突发奇想太奇了,我也要求助一些该领域的教授专家。” 估计很多人都发现了,量子力学很多大佬都是德国人。 这并非说明只有德国人优秀,完全是因为这时候的通信太不发达,各地的发展更不均衡,所以很多理论都局限在一些不大的小圈子里。 而且就算在德国,追求科学研究的大学生显然也是少数,量子力学、原子谱线这些学问更显得非常曲高和寡。 量子力学诞生在德国,但德国的物理学界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关注过量子力学和原子谱线。 举个例子,1920年所有德国的大学生中,只有极少数人———大概8%左右的学习科学,具体到物理学就更少了。 量子力学超级大佬海森堡毕业的那一年,慕尼黑大学一共授予了337个博士学位,其中只有19个是科学类学位。 老美曾资助进行了一项量子力学史料的整理计划,主要目的是研究1900-1930年的量子力学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只需要把史料来源限制到区区两百人就足够。 要知道量子力学可是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最辉煌的两大领域之一,竟然只有这么一小撮人。 不过好像也正是这一小撮人,让人类关于物理学的认知前进到了下一个时代。 人少,圈子就小,量子力学的研究集中在三个地方:哥廷根、慕尼黑和哥本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