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 (第3/4页)
已经十七岁了,当年待字闺中时写下的诗词,现在仍然是少女们反复品读,喜爱有加的佳作。 最让徐太后得意的是,她曾借用别人的名义,流传过四五首与她平日风格不同的诗出去,等她进宫几年,新入宫的妃子与她相争时,居然说有才气的女子多的是,比徐太后写得更好的人也有,只不过不出名而已,举的例子就是徐太后化名所作。徐太后心里啼笑皆非,自然不会再与那人纠缠,却被当时的太后夸赞“气度不凡”,之后很短时间内就被发现怀上了谢承宸……这件事,她也只是私下里告诉过谢承宸一人而已。 这么多年过去了,徐太后的诗集,被某些有识之士归纳起来,教给自家适龄女儿仔细揣摩斟酌,或许已经不复当年诗词所蕴含的意义,但那几首化名诗作,却因为人们的真心喜爱,也一直流传至今,大街小巷,柳梢花畔,到处有人吟诵着她的诗篇。 说了这么多徐太后的才华,其实是想委婉的表达一个意思,每个人具有的天赋不同,并不需要在某一方面十分强求。比如说在诗词方面具有超凡才华的人,不一定非要在做饭方面,也做到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坚定不移的不允许其他任何人插手…… 最后苦恼的也只有那个需要品尝她的大作并绞尽脑汁的赞扬她的谢承宸,以及那个需要监督谢承宸一点不剩的将徐太后的心意品尝完毕,并转达谢承宸的喜悦赞叹的王义而已。 要知道,品尝过徐太后手艺之后,还坚强的活在这世上的人,也就只有谢承宸一个了……能得她亲自动手一回的人,也着实不多。 在母亲浓厚的“爱意”中,活泼乱跳的成长起来的,还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