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唐_第二百四十九章 军队衰弱的原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九章 军队衰弱的原因? (第3/7页)

一言而决,说是土皇帝也不为过!刚开始还好,唐明皇早期还算英明,能镇得住这些人,但晚年之后,先有李相国,后有杨相国,再有他痴迷于杨玉环,宁愿在宫中作曲,也不愿去整顿朝纲了。

    安禄山,史思明的反叛,彻底打醒的还以为处于盛世的大唐,边军战力卓绝,国内军队却早已成了烂泥,几乎是一触即溃,不到一年时间,安禄山等人就打到了潼关。

    最后还向吐蕃借兵,劫掠长安之事,彻底断送了民心!

    大唐可以说到了后期,形成了两个极端,国内将士战力几乎没有,边军却打得异族抱头鼠窜。

    可以说大唐军事的精华全在边军,这简直就是取死之道!

    五代十国的战乱,吓怕了之后的两宋,文人更是防武将如防贼一般,当兵的竟然要在脸上刺字?这样一来凡是有点心气的谁愿意去当兵?两汉以来形成的良家子当兵的惯例彻底断绝,军中都剩下了些什么人?

    流放的囚徒,流民,活不下去的难民,就算两宋赋税冠绝中国封建时代所有王朝,但还是被周边异族打得只能防守!

    更是创下了皇族大耻,使华夏蒙羞百年,后有朱元璋再造华夏天,这才使得华夏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但两宋流传下来的那些士大夫,在早期有着朱元璋,朱棣,仁宣帝压着还算老实,但之后简直就是两宋的翻版,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一品武将不如七品县令,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随后华夏再次沉沦数百年,差点永世不得翻身!

    直到姬松前世的那个时代,华夏才再次屹立于世界之林,但也处处受制,谨小慎微,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但想要让大唐的军队成为后世那样的军队,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