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 (第1/4页)
忆中,以往每次放学回家,她都得经历一遍这样的心悸。 她低下头,深深吸了口气,紧了紧手中的行李包,沿着长长的十八梯,朝家的方向走。 青石路,灰瓦房,每一个往下的脚步,都是沉重的回归。 街坊邻里的吵骂声,烤串的辣油香,棒棒们上下穿梭的身影,蒸腾起一片nongnong的市井气息,成为渗进她皮肤中的,一辈子难以洗掉的气味。 这儿是山城有名的贫民区。 韩梅的父母都是上山下乡年代长起来的,一个才小学毕业,一个读到了中学。 在那个无产阶级最光荣的时代,二人靠着家里有兄姐去了农村上山下乡,才拿到了招工证,被分配到了同一家国有棉纱厂学师。 二人通过工作认识,互有好感,很自然的结了婚,并在婚后第二年有了韩梅。 那时候的工厂里大家不讲绩效,每月领的是死工资,住的是大宿舍,晚上下了班偷偷干点私活,每个月加起来一百来块钱,三人的一个小家,生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对韩梅爸妈这种知足的人来讲,这样已经是能想象到的最美满的日子了。 他们秉承着女儿贵养的宗旨,让读幼儿园的小韩梅每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一边唆着天友牌的酸奶,边看看这山城的风光。 可惜好景不长,国企改革的春风,没有为韩梅家带来与GDP同步的财富。当别人住进了新建的楼房,他们一家三口却随着下岗大潮,被冲到了房管局分派的一个20平米的小房子里。 双亲被迫下海,从亲戚家东拼西凑,借来了点钱,在小商品市场弄了个小地摊,卖点小衣服饰品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