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与我何干_分卷阅读1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7 (第3/4页)

单都是凭借一时的兴趣,必有极其丰厚的利润。

    这个大家也是心中有数,不说别的、单是那些钟表穿衣镜等,哪样不是价值千金。而且也不是没有远洋船队,九死一生带回来瓷器绸缎就可以换各种金银宝石的传说。

    不过上升到国家的角度看并不值得那么惊奇,在大家看来海外毕竟还是蛮夷,当即就有不少人嗤之以鼻,嘲笑林海只会盯着些奇yin巧技、是玩物丧志的典型。

    林海却又不慌不忙进上了一张方子,言道是用十匹锦缎从洋人手中换到的。正是活字印刷的改良之法,在本朝因为容易有大小不一、字体颠倒等种种问题。一般也只比雕版略强些,在有损坏之时可以拆开更换,但是使用起来也并不太便捷。

    而这个并没有得到普及多重视的工艺,已经在海外遍地开花、拥有的人虽然知道工艺的差别。但他没看到这种改良,对于看起来仍然繁华热闹的大印的价值,只以为是锦上添花并没有很重视。只要十匹锦缎,就已经很满意,是他格外的收获了的。

    既然已经有这样实际的例子,再加上自古以来所谓的□□上邦,对外赐予也好、漫不经心流露出去也好,各种技术和发明、又在外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多少?

    大印作为同样,只有过输出,丝毫没有汲取到任何回馈甚至固步不前,难道不是完全将自身变为了、别的国家的踏脚石!

    让他国踏着自己的肩膀前行,还以为不过芥藓耳。

    天兴帝让人传阅了,这份名为铅活字印刷术的奏折,这种先铸造铜模,然后就可以源源不断铸造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