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 (第1/4页)
吗?”他见暮朗毫无所动,不得不说的更直白些:“若要继承蓬莱阁,四大长老的协助必不可少,你不该为了块石头而伤了灵思。” 暮朗闻言抬眼,仍是那一句话:“她不该动我的东西。” 蓬莱阁主因他的回答简直气结,连说了三句“罢了”,方才叹完了这口气。他对暮朗道:“这件事我已替你妥善处理了。这次前往洱海,灵思也与你同去,这一次,你可别再惹她了。” ☆、倾城08 洱海派立于苍山之上,其后不过二十里地便是洱海。 苍山往上十里,有苍山观潮阁,可将三百里洱海尽入眼底,凭栏便能看见洱海三千四百年来的潮起潮落,清碧如岚。观潮阁下,便是洱海派。 与寻剑道极致的蓬莱阁不同,洱海派修太上忘情道,求天地大爱。 洱海本是一处并无多少灵气的“死”海,周围居住着的,也是以捕鱼为生的凡夫俗子。洱海的开山祖师爷于洱海悟道,立下“达济苍生”的理念,不仅不允序洱海弟子用驱逐这些原先便居于此处的渔民的法子,来确保洱海原就稀薄的灵气清净。相反,他更是定下了要与这些捕鱼人交好的规矩。 此事一出,当时的修真界全都等着看洱海的笑话。可出乎意料的是,洱海放弃了培育灵气,选择与凡人共处甚至提供庇护——这与红尘不断的修行方式不仅未曾阻碍了洱海弟子悟道,更是培育了数位大能。直到后来佛门慧能和尚途经洱海,修真界方才解开了洱海之谜。 谁也未曾想到,当年洱海祖师定下的规矩,不仅未曾因这些居于其中的凡人而使灵气污浊,反因两方和睦共处多了几分“人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