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92 (第3/4页)
别个,正是两天前她曾经和沈谦见过的,卫缺。 可巧的是,卫缺的厨艺,出于川渝一带,偏巧这锦江饭店的董老板,也是由川渝菜式起家,渐渐做大了规模,如今才有了锦江饭店这么大的产业。 然而阿俏多少又觉得紧张。 此前她与卫缺简单交谈过,叮嘱他一步一步来。毕竟洋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习惯决定了他们很难一下子将中华菜式的精髓全盘接纳。俗语说:“过犹不及”,若是卫缺真的将他当初在省城所做的那一套都做出来,洋人也未必能接受。 阿俏在两种情绪之中左右摇摆,在不知不觉之间,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厅中众人等了大约一个半小时,锦江饭店便有侍应生进来,说是可以上菜了。 卫缺的菜式,是一道一道慢慢上的,等第一道众人尝毕,第二道再热腾腾地上来,不致叫人目不暇接,也不耽误人品尝菜式。 他呈上的第一道菜,是“酥炸鲫鱼”。手掌长的鲫鱼,清理干净之后,下锅油炸,炸至骨rou俱酥,这才取出,浸在事先准备好的调味汁中,直到鲫鱼将调味“吃透”,便立即上桌。 这道菜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吐刺。 原本洋人对“鲫鱼”这种味道鲜美,细刺却极多的水产望而生畏的,没想到竟能做出这样的吃食,口感酥脆,滋味则偏咸鲜,又带微酸微甜——非常对味! 不少洋人都弃了刀叉筷子,直接上手,举着一条鲫鱼,“咯吱咯吱”地吃得来劲,末了吮吮手指,意犹未尽。 阿俏心里在为卫缺叫好:他这一道“亮相”,十分惊艳,真亏他怎么想来的。 坐在她身边,那些擅长中华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