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25 (第4/4页)
子们的工作问题最好,要是政策不允许,那就尽可能让孩子们入伍当兵,总之,先准备起来吧,问题真来时,也好应对。 常宁想的一点没错,66年开始的串联,以及因为小红兵们的盲目而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带来的动乱,至6年,组织上终于决定想办法安置这些年轻人,于是,常宁担心的强制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终于来了。 而6年,家里的两个大的,刚上高一,好的是,不管如何,6年的9月,常宁把大妞和小二送进了市一高,而强制知青上山下乡的消息传来时已经是6年的12月,到真正政策下来则是翻过年到了69年的年初。 为此,常宁松了口气,不管如何,强制知青上山下乡的命令,不会让还读着书的学生们也一股脑全下去,更好的是,因为官华市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各学校中的老师资源保存软完善,小学,初中,高中都得以继续开课,甚至就是官华市里的大学虽然被国家全国性地统一停止了招生,但大学老师们基本都在。 也因为这样,常宁想让孩子们继续上学才有学可上,到了现在这个份上,常宁有时候都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准备的那些工作太有才了。 只是,工作准备得再好,事态走向也不是微薄之力可以改变的,官华市的大学受到的冲击不大,但大学的正常招生却是必须跟着全国的脚步,听从中央的命令全部停止,后来,常宁也了解到了,这时候的大学不是不能上,只是普通的高考招生没了,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却还是有,不过,这个的话,常宁摇头,不是看不上,不想让孩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