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1章 月黑风高自酿酱油 (第3/5页)
渐渐流传到民间。 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酱油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着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 《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 此后,酱油一词还出现在1360年《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易牙遗意》,1591年《饮馔服食笺》,1680年《食宪鸿秘》,1698年《养小录》,1750年《醒园录》,1790年《随园食单》,清《调鼎集》卷三、卷七。 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 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 曹卫国采用的是极为简单的酱油酿造工艺: 以黄豆、面粉、水为原料。 进行泡豆、蒸豆、拌曲、制曲、制醪、发酵……等工序。 发酵成曲加热盐水拌和入发酵池,品温45摄氏度,维持20天左右,酱醅基本成熟。 除了自酿酱油,曹卫国还自酿了酒和醋。 只要打通渠道,这些转手一卖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忙碌了三个多小时,曹卫国这才离开农场。 躺到书房的单人床上,盖上被子很快就打起来呼噜。 次日早饭都没吃,一觉睡到了上午十点。 起床刷牙洗漱,吃了一碗面条。 收拾利落后,不慌不忙的蹬着三轮车离开四合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