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4章 (第3/3页)
真·只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 李少杰这边准备着,而另一边也在准备着。 或许很多人觉得,音乐家……或者说艺术家这玩意吧,死了的比活着的值钱。 ……艺术应该需要生命与死亡来升华的吧。 网上其实也有很多人是这么想的。 比如……艺术家太超前,所以当代人不懂,后辈才惊为天人云云…… 但其实还真不一定。 有些强悍的艺术家,活着的时候人气更猛。 怀才不遇,后世才发现的例子确实不少,但其实当代就很有人气,死后人气长存的艺术家才占据大部分。 很显然,李少杰属于是后者了。 在给李少杰颁奖,以及相应的准备之时,即使是国际音乐委员会,也要十分的慎重。 一来,是这人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这不仅仅只是人气方面,更重要的是落实到音乐教育,音乐行业内部之上的影响力。 例如学术影响力等等等。 二来…… 这人确实离谱。 别看国际音乐委员会很强。 如果经历时间的流逝,可能这里面的很多人,就实在是很少人记得了。 可李少杰不一样。 这b是要被记载历史书上的,起码是音乐书,音乐教材。 这就不一样了。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就好像你要问春秋时期的乐官是谁,或者说,负责礼乐的官员们是谁? 那有几个人能记得? 就算研究这段历史的教授,可能说上个一两个名字以后,都得翻翻典籍。 但你要问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以及小故事呢? 那可太多人张口就能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