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7节 (第5/6页)

三亩庙田,其中半亩就是种的这种冬寒菜。

    不过这种寒菜有种淡淡的苦味,而且吃起来黏黏糊糊的,在明清之后就被白菜取代,逐步退出了中国人的餐桌。

    现在也由不得苏泽挑食了,他迅速将碗中的寒菜粥喝完了,然后对着九姑婆说道:

    “阿姑,我想去海边转转,能不能找点海货。”

    这几天苏泽都老老实实的躲在家庙中,渐渐的长宁卫中对他的风言风语就少了些。

    百户出海归来,如今整个长宁卫都在传颂百户枪刺龙王的事迹,对苏泽的关注少了一些。

    再加上九姑婆在卫所里的威信,卫所居民总算不再将苏泽当做倭寇。

    所以苏泽准备去海滩逛逛,一面看看“赶海”技能能不能抓到一些虾蟹贝壳改善伙食,一面找机会将藏在悬崖缝隙中的族谱和土豆红薯拿回来。

    除了族谱之外,七叔公在穿越前送的土豆红薯,在这个可是神器啊!

    在连续吃了好几顿寒菜粥之后,苏泽无比怀念红薯粥和烤土豆!

    虽然红薯在这个时期已经传入了东南地区,但是这两种作物在中国大规模种植,那已经到了清中期了。

    如今传入中国的红薯品种都是南美洲的原品种,需要相当温热的环境。

    而明中期处于历史上的小冰期,全国的温度都不高,就算是在闽南这种地区,到了冬天也能到零度。

    所以原本能在南美洲一年几熟的番薯,到了中国只能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一熟,产量虽然高但是口感也不好,在这个时期种植的百姓并不多。

    等到了清中期,经过几代的培育,这才筛选出耐寒的番薯品种,口感也逐渐变得好吃,番薯才在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