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招募新兵, (第1/10页)
八王爷在天波杨府吃了刘智亮的大亏,但是辽国的事情还是要办,现在大宋的将领还真的一个都不是辽国将领的对手,现在的皇帝赵恒刚刚继位,任用李坑为相,这个李坑也算是一个能臣,勤于政事,把大宋分为十五道,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蠲免五代以来的欠税。但是与久经沙场的太祖、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真宗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反而致力于封祀之事,粉饰太平,广建宫观,劳民伤财,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 八王爷于第二天早朝来到朝堂,早朝上八王爷把在杨家的事情和真宗皇帝一讲,这个时候的朝堂一下子混乱起来,王钦若、丁谓俩人大叫,说这是要造反吗?分明不把朝堂放在眼里,现在的王钦若也是副相。这样的文人怎么会把一个刚刚屈起的小人物放在眼里。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亲王仲华,陪从祖父王郁在鄂州做官,逢长江水暴涨,迁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黄鹤楼上好像有光彩,这晚,王钦若出生。王钦若早年丧父,王郁疼爱他。 太宗征伐太原时,王钦若才十八岁,作《平晋赋论》进献到太宗的行营。王郁任濠州判官,将死时告诉家人说:"我当官五十多年,对用刑很慎重,使许多人能活命,以后必定有大兴我家的人,大概是我的孙儿!" 王钦若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亳州防御推官,升任秘书省秘书郎,监庐州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当时毋宾古任度支判官,曾谈论说:"天下百姓拖欠赋税,从五代至现在,催办从未停止过,百姓饥苦不能承受。我要启奏皇上减免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