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0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04节 (第1/13页)

    这种因袭已久的惯例影响极深,甚至在中倭海战大局已定之后,部分倒穆派都依旧不改初心、顽抗到底,赌的就是惯例牢不可破,朝廷不可能因为虚无缥缈的军功持续不断的花钱,必定有打退堂鼓的那一天。而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猜测还真没有差错,只不过这回遇到了一个小小的例外——

    简而言之,《金陵条约》实在太能挣钱了。

    】

    端坐的皇帝忽然咳嗽了一声,强行压抑住了某种强烈的笑意。好歹是披着龙袍在大庭广众之下,即使大家都俯首帖耳不敢仰视,至尊也不能露出一丁点的不体面来;所以他硬是掐了一把大腿,压抑住了那种当众扭曲成蛆的冲动。

    彳亍吧,朕倒要看看是怎么个挣钱法!

    【当然,这倒不是说《金陵条约》之前,大安朝廷就不想挣钱了。从现有只言片语的史料看,宫廷及内阁是考虑过怎么从东瀛捞钱的,比如说派遣太监去看管银矿、收取赔款;拼死拼活拼命搜刮,一年大概能刮个十几万两银子;如果朝廷耐心足够,那按照这个数字刮下去,可能刮个十年二十年,就能刮到《金陵条约》签订当年的收入。

    没错,《金陵条约》中仅军费赔偿,就高达三百万两;大概是东瀛二十年的财政收入。

    二十年的财政收入——你读到这一句话时有多么的震惊,那倭国使节的震惊就只会增加一百倍。大概是数字过于离谱且荒谬,作为条约谈判代表的幕府家老水户氏甚至没有第一时间赶到愤怒与恐怖——他还以为是穆国公世子晕眩过甚脑子里进了海水,以至于发昏说了胡话!

    五百万两,这怎么可能呢?

    但事实证明,恰如穆氏的说法,“钱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东瀛当然拿不出来这笔钱,但金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