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70节 (第2/10页)
从洛阳至泰山郡, 路途并不算太过遥远,一路乘舟而行, 可算得上舒适惬意。而功劳上虽然不可能有斩将杀敌的机会,但胜在安全, 并且能够借此积累一定的资历。无论是近期帝王在舆论上的需要,还是未来新皇伐楚功成, 他们这些人注定会被以超高规格封赏。 封禅数月,功曹十年, 关键时刻的表态远胜于默默无闻的苦干。即便是最差的结果, 至少在未来皇帝抵达司州后,这些人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介入帝后之间的政治冲突。 镇东将军府自募掾属名额颇多,此次将弘农刁氏、谭氏, 汲郡赵氏、张氏、温氏,乃至于河东薛氏、裴氏,俱网罗军中。而在真正的行军班底, 则充斥大量的兖州王、吴两姓, 另有颍川庾氏、赖氏、郭氏,而泰山首望杨氏充任长史。这种公开化的结党营私历年少见, 然而朝廷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封禅本身就是张声造势,参与的世族越多,日后正式封禅泰山,自然也驳者寥寥。 众人参与兴致颇高,但新任七兵主官的王俭却有些不能淡然。朝廷不闻不问不代表没有揪住把柄,若日后皇后倒台,那些政敌未必不会揪住这个错处将他斩落在地。因此王俭苦苦请求与吴玥会面,希望对方能够收敛。 吴玥收到请帖后,也不拿乔,当天轻车简行前往王俭居所。 待吴玥行入中堂,宾主各自落座后,王俭不由得苦笑道:“今日相邀将军,也是有一事想要请教。某愚钝无才,履历卑品,因借郡望乡声,方有此职。然才不足以避祸,誉不足以固位,骤领六部主官,却日日惶恐。昔日略翻晋史,读至肃祖解‘长安何如日远’,更是心中惴惴,不知日后要如何自处。” 东晋肃祖司马绍幼年曾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闻得长安消息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