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条件很艰苦 (第4/5页)
,煤炭行业不会永远亏损下去,这个市场规律相悖。不过,十年之后的美好前景,毕竟现在不能预支啊!” 这话说得很含蓄。 眼下的实际困难,应该怎么解决?十年之后,你刘伟鸿还会呆在夹山区么?我陈博宇还是司州煤矿的矿长么?现在花偌大心血把这事搞起来,是典型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陈博宇或许还有点实惠,毕竟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问题,刘伟鸿图个什么?为夹山区修几条路,带动一下经济发展,能看得见的,就是这么点好处了。但是要冒的风险,却很不小,一步不慎,就会被人揪住小辫子大肆攻击。 以刘伟鸿的出身背景,他实在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捞政绩。 刘伟鸿笑笑,说道:“十年后的美好前景,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它就会自动降临的。能够把这事定下来,第一保证国有资源不外流,rou烂在锅里。第二能够加快夹山的经济发展。你们在这里把煤矿搞起来,解决了一部分职工子弟就业的问题,夹山的群众,也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还有因此带来的其他发展,比如服务业,物质流通速度加快等等,都是看得见的。如果什么都不做,十年之后,美好前景是人家的,与我们夹山无关!” 陈博宇哈哈一笑,说道:“刘书记真把自己当夹山人。” 这位,明明是京师的世家子,来头大得吓死人。却一口一个“我们夹山”,看上去并不是刻意做作,而是真真正正将自己当做了夹山的一份子,当做了夹山的领路人。单是这份“沉下去”的心思,就和大部分从政的世家子不同。 一般来说,基层经历在世家子眼里,就是档案袋里的几张纸片罢了。升官的时候有个依据。 刘伟鸿笑道:“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