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章都是为了地方 (第4/5页)
典型,最后来一句总结:“如登莱地方士绅,皆如张家庄一般,天灾又何惧焉?”他说的很爽,陈燮听着把头埋在腿上,心里恨的牙根痒痒。这不是在给老子拉仇恨么?在明朝这么久了,搞好地方关系容易么?每年让出多少利润,你知道么? 孙国桢说完了,王廷试心里明白了,这是要树立典型。不过王廷试没打算给孙国桢背书,凭什么啊?陈燮是个神医,而且王廷试在联合商号有干股的。不说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没准就求人家头上去。但说这份干股,每个月能进项数千两银子,就不能这样坑人家。 难道说,孙国桢没拿联合商号的好处?这不能够啊!再一想,这个巡抚太坏了,这次发帖子的是自己,回头这笔账肯定算自己头上,谁都会怀疑这是他跟孙国桢商量好的。还有一个,万一大家都拿陈燮当借口,表示回去出钱打井抗旱,反过来请政府补贴。这不是没吃着羊rou落一身sao么?还指望这次劝捐之后,自己能落下三瓜两枣的。 王廷试及时开口道:“各位,巡抚大人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本府以为,值此天灾,登州上下,不论官府士绅,应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王廷试的乾坤大挪移果然熟练,一句话就给孙国桢说的事情歪了楼,总之这个典型不能是陈燮和他的联合商号就行。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地方有难,张某义不容辞,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一百两。”张瑶不慌不忙的开口,别人怕这些官,不敢得罪,他可不怕。有进士功名,那就是防御加成的护身符。 “燮愿随张叔尾骥,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一百两。”陈燮赶紧跟上,其他人见状,纷纷跟着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捐。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