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女奇志(全)_分卷阅读5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 (第2/3页)

厅外50米处又有第三名男刑警复述命令“带罪犯杨惠娟!”……这样,命令一共被复述了五次,才传到临时关押杨惠娟的运动员休息室。该种情形仿佛使人回到了封建社会威严的衙门里。

    “杨惠娟,走吧。”从昨天下火车起就负责临时看管杨惠娟的漂亮女刑警(现在杨惠娟已经知道她姓秦,开始叫她秦队)听到口传命令后发话了。于是杨惠娟平静地站起身来,拖着繁琐却轻便的押解镣铐,缓慢平和地目视着前方朝着主会场走去。按照事先约定,没有一个女警可以接触杨惠娟身体,她们只能围绕在她的前后左右,跟着她的步伐节奏走。

    走出运动员休息室,杨惠娟的一举一动就全部被收入五名新唐电视台摄像记者(当然也包括那名“女烈镣铐发烧友”)的镜头中,然后通过卫星转播传遍全国、全世界。此时,大概有数以十亿计的爱好或不爱好镣铐的人们,怀着各种目的和心情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位身段俊美、容姿姣好的年轻女囚。他们对现场尚存的不解之惑,都可以从走在杨惠娟后面不远处李晓琴的认真解说中,获到正确的解答。全场1.7万名与会者虽然暂时还未见到杨惠娟本人,但同样屏住呼吸,通过大屏幕上电视画面,了解着事态的最新进展。

    杨惠娟继续走着,听着由自己制造出的清脆的镣铐撞击声。面对此情此景,一位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刘伯坚所作的著名诗篇,很自然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里。她大学所学专业是法律,属于文科范畴,所以略有文学底子。此刻触景生情,便借了五言诗的形式,以自己的所思所感重做了一首,名之曰:

    带镣长廊行,铁索重身缠,摄像前后录,名记忙解说。

    世人争睹颜,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