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7节 (第2/6页)
相死后,预儿会处理好的。” 唐永安顿时一喜,不过脸色顿时又难看了起来, “李相,你的身体可好了,再活个三四十年不成问题,下官可看不到那时候了。” 李适笑着说道, “那你就努力多活几年。”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明的改变可谓是翻天覆地,大明的领土更是大大的增加。 不仅拿下了整个蒙古草原,还拿下了西域,更是在南洋有数百个据点。 朝鲜日本琉球尽皆臣服,南洋的国家也全部恢复朝贡体系,大明的触角甚至到达了非洲。 商业也快速发展着,各种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仅通州一地,据说就有各类工坊一万余间。 大明的财政在崇祯末年每年收入不过两百万两,就算加上各种实物税收也不过一千万两。 在李适施行的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重商主义,全部改收纸币纳税的政策后,在绍武十七年达到了最高峰,当年全国财政收入高达八千万两。 同一时空的康熙元年(1662年),收入不过三千万两。 在绍武十七年,全国进行了人口普查,人口更是高达一亿五千万人。 不过经济速度发展得太快也算是扯到了蛋,自从永历年间开始朝廷的收入日渐减少,永历二年朝廷的收入不到七千万两。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太快,而百姓的腰包没有跟上,现在生产出来的商品居然卖不出去,虽然可以向海外倾销,但是海外才多少人口,哪里能消化得了。 说简单一点,那就是百姓没有钱了,消费提振不起来。工坊赚不到钱,就得裁员,百姓那就更穷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李适目前的策略一是提振国内市场,让百姓富裕起来,什么刺激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