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0 (第3/4页)
自己背后给太子呈了个这么折子,那与尚家交好的几位御史恐怕要参死自己吧。 他的腰都直不起来了。 都水监监丞擦着满脸汗,队伍中也有几个人擦擦额角。则宁淡淡瞥了他们一眼,就听礼部道近日各附属国进贡的总结。呈上来的奇珍被分收入国库后,有人出列道: “……赵国弹丸之地,王子诺诺,起不了气候。西夷二王子举止看似轻浮,可其实心思深沉,大王虽弱,百年后难免未有虎狼之心。北戎归顺时间最短,戾气犹在,不服管教,虽外强中干,但仍不可小觑……” 则宁点点头,示意继续。 “对于其他小国,尚可以放之任之,可是对于西夷可要慎重。西夷是我大誉与燕西唯一一个直通要道,小国人心诡谲,难保在利益冲突之时不会倒戈。而北戎有最广阔的草原和战马,与我大誉交易,自认为我大誉有求于他,我大誉自然不能与他一般计较,在拿出大国风范的同时也要施与压力……” “你说的孤都明白。”则宁是明白,但是他还未来得及说,面前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点前瞻性。 大理寺少卿,舅舅蓝相和的女婿。年纪轻轻的就坐上这等高位,果然不仅能力一绝,就连眼界都比别人开阔的多。 大理寺专管刑狱,他还能跳出自己专长,看得清长远的发展,虽然笼统大略了些,却足以让则宁欣赏。 直到精明如大理寺少卿,如镇国公,如尚太傅发现太子的铺垫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唏嘘之余还在叹未雨绸缪才是智者。 金秋很快就过去了,大誉也迎来一个丰收年,看着户部呈上来的各地收成与几处灾情重建,头一次对他缓和了脸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