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6 (第2/4页)
这般窘迫的处境,强敌环饲,内忧外患,虽然一时半刻不至于到“困境”的地步,却离之前的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差了十万八千里。 其实细细数来,也不过几个月的时候。 前些年,皇长子还小指望不上。 天顺皇帝还在跟肃亲王斗气,唯一的亲弟弟不想指望。 先帝其他几个有资格封王的儿子,被杀的被杀,圈禁的圈禁。 李煦砍脑袋的时候砍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脑袋跟割韭菜似得掉了一茬又一茬,等到割无可割,猛然回首才发现,偌大一个晋朝再也摘不出一个合适的王爷替李煦去拜祭祖宗。因此那些年,冬至郊天李煦都不得不亲力亲为,直到这两年有心历练皇长子,李煦才成功躲了懒,每年除了正月初一那日的天坛大祭,其他祭祀一律由皇长子代祭。 然而今年,这眼瞅着冬至将临,能统领祭祀的,除了李煦,却又没了人选。 皇帝跟王爷倒是不闹别扭了,可是边境狼烟又起,肃亲王至今还在边关不得回,自然顾不上祭祖大典之类的排场。 皇长子受吕妃之祸圈禁,根本没有意思要放出来。 满朝上下分明不太平,皇帝的心情早就比天气和朝局还难以捉摸。 冬至之前,礼部尚书捏着早就拟好的祭祀仪程,筹谋了好几套君前奏对的说辞,硬着头皮把请旨的折子往上送,送完了就坐在礼部大堂里犯嘀咕,生怕自己撞了皇上龙颜大怒的炮口,平白替旁人挨这番申斥。 然而礼部尚书的纠结完全是多余,折子递上去还不到一天,就收到了李煦差人送回来的朱批,表示今年冬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