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迎接 (第2/8页)
却根本无法与他们抗衡,在邓昭与沈真等人的带领下,黄门亭兵丁一波冲杀,就把黄巾军杀得大败而逃。 之所以黄门亭的兵丁能够拥有这么好的装备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高炉炼钢法的诞生。 汉代其实有炼钢技术,叫做炒钢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炼钢技术,能够很均匀地进行脱碳炼钢。 但炒钢法的问题在于,采用生铁进行生产,如果脱碳工作做得不够,大概率是产出熟铁。而脱碳过了,炉子里边的温度不够,就无法形成钢水。 也就是说,最重要的是就把握脱碳工作的这个度。脱碳不够,就只是熟铁。脱碳太多,不能形成钢水,最后产出的铁会非常脆。 而当时用木炭进行烧制,炼钢炉无法达到冶炼出钢水的地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另辟蹊径,发明了百炼钢。 百炼钢就是将熟铁加热到接近发白的温度,用锤子进行锻打,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 只不过这办法听起来不错,但效率却很低下。一块生铁锻造成一块钢,需要千百次的捶打。 千锤百炼这個成语来源,就在于剑胚的锻造过程。 一旦铁匠出现一次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 因此即便是发明出了炒钢法,汉代的钢铁产量也非常低。 需要技艺极为高超的铁匠不断锻造,才能够制造出钢铁出来,根本无法大规模量产。 而沈晨制造高炉,采用的是灌钢法。 既把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