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48节 (第2/7页)
是对于那些他本人政见上的敌人,世祖也从来不用强权堵嘴。 对于见证了这一伟大壮举的部分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必须提到四个名字 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和唐甄 其中以王夫之和顾炎武的贡献最大 在世祖逝世后,已经年逾八旬的王夫之,于自己生命最后的七年时间,主持和自己的学生、子侄,把自己追随世祖皇帝数十年,君臣之间交流所产生的所思所想,整理记述,长达八十万字,共五卷。 由于王夫之致仕隐居后,自号船山先生,称为《船山侍帝问录》,详细记述了世祖皇帝及其政治伙伴们的思想体系。 由于王夫之本人又是哲学大家,故而他又把这些零散的思想成果,串联为整个上下贯通的哲学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所谓“政治之要,首在利民,利民之至,便为大同,大同者,公天下也。”被认为是主要的意识形态纲领。 而顾炎武,则是完善了世祖遗留的经济和政治思想,把其整合为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并以亲身经历者的视角,详细记述了世祖改革的全过程。 他在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晚年完成的《日知录》中,完成了这一工作。 可以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大明内部的民主思潮,从萌芽阶段,逐渐转为成长阶段。 虽然依旧不是社会的主流思想,甚至到了昭宗以后,朝廷还多次封杀过王夫之的《船山侍帝问录》,否认其中记载的真实性。 但火种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