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 (第3/4页)
天。 十六是落葬的日子,时辰定在子时三刻,寿材从赵家大宅抬到赵家祖坟地,路上至少需要一个半时辰,因此,发丧的时辰是在十五那天,夜里亥时正。 因是在夜里发丧,便得提起准备火把,光是用背篓背火把的人,就安排了三十来个,照亮、抬寿材、撒纸钱、打杂等等,赵大管事一安排下来,连后厨的粗使婆子丫头都算上了也不够人手,不得不花钱雇了几十个临时工回来帮忙。 尽管事前准备做得充足,但天有不测风云,十四那天还是万里晴空,等到了十五,天就阴沉沉的,晚上竟下起了绵绵细雨来。 依照民间的说法,出殡时下雨反倒是个好兆头,意味着子孙福泽绵长,雨势越大,福报也就越浓厚。 自赵太爷辞世之日起,均是大晴天,偏生一到出殡的日子,老天就下了雨,镇上都说这是赵家祖上显灵了,赵家子孙前程不可限量。 赵家上下均高兴,但兆头虽好,却为出殡平添了不少麻烦,送葬的队伍不下五百人,得专门派不少人撑伞,这雨又是夜里才开始下的,一时间哪里能找出那么多人来撑伞? 赵家几位主心骨再三商议,才做了决定,抬寿材、照明、以及撒纸钱放鞭炮的,每人指派了一个打伞的跟着。 其次则是孝子,抬灵牌的大老爷,扛引魂幡的二老爷是重中之重,各自派了两个撑伞的,其余的人自给自足。 再就是跟着送葬的和尚,一时间也抽不出人手来,便只给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和尚安排了人撑伞。 这一折腾下来,连老祖宗房里的金灵都被抽走,只留了吴mama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