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后记 (第4/8页)
可怕的三不管地带——“中篇小说” 从艺术的角度而言,中篇小说并没有什么不对;当然,马戏团里那些畸形怪胎也没什么不对,只是在马戏团以外的世界里,你就难得看到这类人;我的意思是,伟大的中篇小说很多,可是传统上总是只能在类型小说迷的小众市场上销售(这还是客气的说法,比较不客气、但更正确的说法是:几乎乏人问津)。你可以把一部很好的中篇推理小说卖给艾勒里昆恩推理杂志、麦可仙恩推理杂志,或把中篇科幻小说卖给惊愕、类比等杂志,甚至全知或科幻小说杂志。讽刺的是,好的中篇恐怖小说也有市场:前面提过的科幻小说杂志是其中一个例子,阴阳魔界是另外一个例子,其他还有许多原创恐怖小说的选集,例如由双日书屋出版、葛兰特编辑的“幽影”系列。 但是对于只能用“主流”二字来形容的中篇小说(这个形容词和“类型”一样令人沮丧)就市场性而言,你的麻烦可大了。你忧愁地看着自己二万五千字到三万五千字的手稿,打开一瓶啤酒,在脑中听到一个很重的外国腔问道:“先生,您好,欢迎搭乘革命航空公司的飞机,旅途愉快吗?应该还不错吧!先生,欢迎加入中篇小说的行列,我猜您会很喜欢这趟旅程!来根便宜雪茄吧!把脚翘起来休息休息,我想您的小说还会放在这里很久、很久对不对?哈—哈—哈—哈—哈!” 真令人沮丧。 从前,这类故事真的有市场(他哀叹)——例如星期六晚邮报和柯立尔、美国水星等杂志,不管长篇或短篇故事,都是这类刊物的主要内容。如果故事太长而无法在一期内刊登完毕,他们就会采取连载方式,分三期、五期或九期登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