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本色_律师本色 第4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律师本色 第414节 (第5/8页)

事案件,被害人对案件引发或矛盾激化具有明显过错的,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从而影响量刑,尤其是在可能适用死刑的案件中。”杜庸回答。

    “对,根据这份纪要,被害人过错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有:

    1、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针对的必须是有过错行为的被害人。

    2、被害人必须出于故意,由于被害人过错通常出现在互动性明显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犯罪中,单纯的过失行为或者不可归咎于被害人的其他行为,不能认定为被害人过错。

    3、被害人须实施了较为严重的违背社会伦理或者违反法律的行为。

    被害人过错从性质上说就是违反法律或违背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的过错都能为刑法所评价,只有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有可能被纳入刑法评价体系,才可能成为酌定量刑情节。

    纪要明确规定被害人须有‘明显过错’,至于是否明显,通常应以一般人的认识判断为标准。

    4、被害人的过错行为须侵犯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或者正当利益。

    所谓的‘合法权利’是法律明确规定予以保护的利益,‘正当利益’一般是指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根据社会伦理为公众赞许或认可的利益。

    被害人的不法或不良行为如果侵犯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被告人因此对被害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被告人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相对会减轻。

    5、被害人的过错行为须足以引起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或者激化了加害行为的危害程度。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既可能引发刑事犯罪发生,也可能在犯罪中激化矛盾,致使被告人提升加害程度。

    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必须具备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联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