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能够实现这一步工作,就意味着地方基层结构,也就是县乡一级要有一定的储备粮并且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
秦国一惯都有在县乡地方一级储粮的习惯,这主要是因为秦国粮税的收取是从县乡一级层层传上上缴的,然后由粮税官员核对后收取,这就注定了地方官吏必须修建粮仓储备粮食。
而且在实际的行政工作中,秦国的地方官员手上也都会有一定的活动资金和粮食,这部分主要用于地方突然调兵时候的军备以及公务员出行时候的车马费。
而要说到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秦国相对完善的户籍登记制度以及互保制度。
这才是秦人对于自己人放心的底气。
但这些县乡级别的小灾无妨,若是涉及多个郡级别的大型灾难就很难靠着县乡自救,在过往遇到举国性大灾,七国间普遍的行为是从国外购入救济粮,然后用这些救济粮来平抑粮价。
先不说发生灾难到粮食被运到约定地点签收最后下放市场需要多久,百姓能不能等得起,单单就说通过这种国际贸易方式购买的粮食质量以及金额能否得到保障就是一个问